专业号

杨柳村高山草甸——“宾川香格里拉”

位于宾川县最南部,地处宾川县与大理市交界地带,东西向跨宾居、大营两个乡镇,平均海拔均在2800米以上,植被以高山草本植物和高海拔灌木栎类为主,面积上千公顷的乌龙坝、杨柳村高山草甸,是我县草地面积最大、最为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天然高山草甸,自然风光独特秀丽,被广泛赞誉为“宾川香格里拉”,县内、州内乃至昆明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数量日益骤增,成为宾川旅游休闲新兴热点。

上沧海省级湿地保护

宾川上沧海湿地位于宾川县鸡足山镇,东经100° 21' 32.59 "~100° 22' 22.45 ",北纬25° 49' 12.99"~25° 50' 47.94 "之间,平均海拔1830米,距宾川县城38公里,介于白族村上沧村和白荡坪村之间,是一个喀斯特地形多年天然调节形成的天然湖泊,是经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认定的全州六个重要湿地之一。

宾川上沧海湿地是宾川县境内桑园河支流炼洞河的发源地,为构造剥蚀地形,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属于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夏季多雨,秋凉霜早,冬旱慢长又寒冷,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水量684.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10月,较县城降水量高,年平均蒸发量1200.0毫米,其湿润期比较短,干旱期较长,为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有红壤、水稻土和菜园土等,土壤多为酸性和中性土,有少数或极少数为中性偏碱性土壤。土壤黏度较高,湖岸有砂石及较大颗粒的沙壤以及颗粒适中的卵石堆积而成,周围围绕菜园土,土壤肥力较好,适宜植物和农作物生长。

湖底海拨1826~1830米。历史上湖泊水面达6000余亩,蓄水1250万立方米,曾经向北逆灌下沧、江股农田,补充宾川县坝区农田灌溉,同时也为上沧海下游花桥水库蓄水、县城大银甸水库饮用水起着不可忽视的补给作用。由于环湖村庄过度抽水和向外排水,导致生态失衡,旱季大部分水域干涸,无水输出。

2017年1月,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级重要湿地认定项目组技术人员赴宾川县现地调查,开展宾川上沧海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工作。

调查中发现,上沧海湿地共有野生湿地高等植物106种,隶属2门33科93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32科92属103种;野生湿地脊椎动物16目28科51种。其中:鱼类2目3科6种,两栖类1目4科7种,爬行类1目2科5种,鸟类10目16科28种,哺乳类2目3科5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物种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黑鹳(Ciconia nigr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为灰鹤(Grus gru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普通鵟(Buteo buteo)、白尾鹞(Circus cyane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短耳鸮(Asio flammeus)。特别是黑鹳是濒危鸟类之一,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调查还发现,上沧海湿地有丰富的泥炭分布,面积约66.5公顷,泥炭厚度约4.8米。泥炭用途广泛,可用作为有机肥料和育苗及花卉培植的土基,还可用作为燃料发电、从中提取蛋白饲料、生物生长剂和植物刺激素等多种原料、酿酒、医药、制陶以及建筑材料等。

近年来,泥炭在全国种植行业中开始普及,中国地方政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下的中国分支机构,与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等一道正在为保护中国的泥炭地生态地系统而共同行动。

通过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湿地生态监测中心)省级重要湿地认定项目组技术人员野外实地调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宾川上沧海湿地连片湿地面积261.27公顷、且符合《省级重要湿地认定》(DB53/T 626—2014)12项认定指标中的7项指标条件,可认定为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区域总面积261.27公顷,全部为季节性淡水湖。经过认定公布后,上沧海湿地将按照《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依法进行保护管理。

保护上沧海湿地生态系统,我们正在行动!

鸡足山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

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

鸡足山是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

自1983年鸡足山恢复重建以来,历届省、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宾川县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森林防火职责,扎实开展鸡足山景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周边乡镇人民政府、各民村民委员会加强森林防火宣传,严格管理野外火源,取得了鸡足山景区内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的优异成绩。

为实现鸡足山森林防火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去冬今春森林防火期,宾川县鸡足山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责任单位以保护好鸡足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为重任,积极开展火险隐患排查和森林防火宣传,落实工作措施,严防死守,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搭建起森林火情监控平台,实现了技防人防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面上,在鸡足山景区内建成金顶、接沟、老太山三个电子视频监控点,对全山24小时全覆盖不间断野外火情监测;点上,利用旅游投资公司各个路口监控点对每条道路往来人员实施严密监测,防止发生意外。依托森林火情监控平台,即使是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对全山野外不明火情进行及时高效核实。

二、持续野外火源网格化管理,管护责任明确落实。全山分内部火源和外部火源两大块,内部火源管理,鸡足山绿化护林防火中队人员按金顶、汤圆街、祝圣寺、塔盘山、灵山一会5个片区部署,每个片区有3-5名管护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巡护检查;鸡足山旅游投资公司负责把守山门入山火源收缴,聘请环卫工人定期清扫游道两侧,清除火险隐患。外部火源管理由毗邻的联防单位负责,严管严控,严防火魔入侵。

三、队伍建设规范,防灭火力量稳定保障。县林业局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支11人,驻守在鸡足山镇森林资源管理站,半军事化管理,负责沙址村集体面山野外火情监查巡护;鸡足山绿化护林防火中队建成景区内森林防灭火半专业扑火队1支22人,对景区内各个主要路口、重点部位进行日常巡逻检查,聘用周边村庄森林管护人员12名,负责开展当地野外火源日常巡护和宣传;鸡足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义务扑火队1支60人,协助配合鸡足山绿化护林防火中队,管理好景区内野外火源巡查巡护。

四是基础工作踏石有痕,为任务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县委政府与鸡足山管理局签订森林防火专题责任书1份,召开“两县一市”联防会议1次、森林防灭火专题会议2次,协调部署森林防灭火工作;鸡足山绿化护林防火中队与各寺院、施工队、个体经营户、索道公司、观光车队、神骑公司、鸡足山宾馆、景区抬轿、摆摊设点人员、涉林农户、入山放牧人员等签订防火责任状500余份。开展森林消防安全检查及火险隐患排查2次,排查寺院24家、个体经营户44户、驻山单位6家。开展防灭火安全培训2次61人;配备防灭火机具16套、电动水泵3台;县林业局建成小石窝铺至塔盘山防火通道,与鹤庆县防火线相连通,遇有外围火情发生,就能快速出击;投资3千万元的马鞍山到白草龙森林防火环型通道正在稳步推进。

生态修复——退耕还林暨水果上山行动

近年来,宾川县认真践行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宾川、绿色宾川的目标,全民动员,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努力构建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加速改善,2019年全县林地保有面积256.11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7.35%,森林覆盖率达53.84%,活立木总蓄积量632.85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18.6亿元,全县森林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这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战役中,全县一是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新机遇,以建设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重点,加快县城园林化、村庄田园化、道路林荫化、江河林网化建设,从2017年起,到2020年,利用3年的时间,全面发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绿色宾川党旗红”义务植树活动,3年内全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0万株以上。其中,每年建成“机关林”1个以上,建设有规模的“党员林”10个以上,“绿色走廊”10个以上,有典型效益的“党员植树示范点”90个以上,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达到90%以上,把宾川打造成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好以陡坡地治理、植被恢复、面山绿化等为重点的生态脆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天保工程封山育林4万亩、人工造林0.2万亩、补植补造0.55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2万亩、低效林改造3.5万亩、植被恢复异地造林0.77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76万株。对231.6万亩天然林进行了有效管护,落实公益林补偿面积117.75万亩。三是打好农、林、水生态建设“组合拳”。结合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和全县水果上山规划,按照坝区葡萄园、坡地柑桔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啡园的产业布局,在25度以上坡退耕还林区大力发展以柑桔、石榴、冬桃、核桃、咖啡、橄榄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林木,对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水果上山项目,给予每亩1600元的补助,同时对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的荒山、荒地、宜林地进行植树造林的给予种苗补助。实现了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政府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

草原监测管理

宾川县现有草原面积85.83万亩,居大理州第二位。其中,草地资源7.85万亩,天然草地77.38万亩,人工草地0.6万亩;有热性草丛、热性灌草丛、暖性灌草丛、干热稀树灌草丛、高山草甸5个草场类、19个草场组、40个草场型,牧草生长期长达240-270天,主要牧草品种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唇形科组成,优势牧草主要为草沙蚕、扭黄茅、旱茅、野古草、白羊草等种类,年载畜量34.81万个羊单位,是广大山区、半山区群众基本的畜牧业生产资料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资源依托。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